发布时间:2024-01-08 04:16:07 作者: 澳客okooo官网
“只需有需求,我就会继续在一线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在全国抗击新式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后说。作为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康焰带领130多人在武汉奋战60天,救治了200多名危重症患者。从湖北回来后,他又连续投入到对黑龙江和乌鲁木齐的抗疫帮助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共派出175名医务人员紧迫驰援武汉。从1月25日第一名援鄂医疗队员乔甫踏上开往武汉的动车,到4月7日最终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撤离,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公民医院东院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接纳了7个危重症病区,挽救了数百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作为重症救治部队,2月7日来到武汉大学公民医院东院区后,摆在康焰等人面前的,是怎么找出有逝世危险的患者,进行要点医治。
其时,医疗队接纳的两个危重症病区的80张床位里,已入住77名危重患者。依照1名重症患者装备0.8名医师、3名护理的需求,这支131人的医护力气尚缺大约2/3。怎么办?几经思量,康焰提出分区分级,有清晰的意图性地分配救治力气。
随后,医疗队把病区细分为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收治危重患者,黄区收治或许从重症转向危重症的患者,绿区收治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医护力气会集救治红区患者,把红区的逝世率降下来,整个患者群的病亡率就下来了。”康焰说,经过分区分级后,对绿区的相对轻症患者,几名医务人员就能够照顾。
撤离武汉前几天,医疗队队员刘瑶应一位患者恳求,在他的白色外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要将衣服消毒后永久保存。”这名患者说,他入院时病况较重,长期依托呼吸机保持生命,经医务人员精心救治后顺畅恢复。
大年初一,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罗凤鸣,率首援助鄂医疗队进驻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医院没有建造中心供氧站,日常作业中只能满意100多个患者的吸氧需求。”罗凤鸣说,氧压过低、氧量缺乏,成为其时困扰医疗队展开临床救治作业的头号难题。
不能等!医疗队和院方几经尽力,请来刚刚参与雷神山医院建造的工程队,紧迫改造供氧体系。9天后,全新建造的供氧站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悉数病区投用,氧气直接输送至各病区,悉数患者吸上了满意的氧气。
坐落武汉大学公民医院东院区的第二援助鄂医疗队也遇到了氧气缺乏的问题。因而,在2月7日动身的第三援助鄂医疗队中,医用气体工程师张雄伟参与医疗队。张雄伟经过核算,找出了氧气不行的原因:一是原液氧气化器缺乏以满意现有用氧需求,气化才干不行;二是新冠肺炎患者特别供氧的病房过于会集,大流量用氧后,供氧管道管径偏小。
“要对医院的供氧中心做改造。”张雄伟提出主张后,所有人马上行动起来;2月15日,医院供氧中心改造完结,整个东院病区供氧缺乏的问题得到解决。
“赖巍、王鹏、曾鹏,组成紧迫转运小组,把16病区一位危重患者转运到23病区来。”2月20日13时20分,康焰紧迫点将,上演了一出20分钟带领病患穿越“生死线”的生命奇观。
当天正午12时57分,16病区科主任吴雄飞在微信群宣布紧迫求救:该病区有位47岁的男性患者,病况继续加剧。随后,病区收到康焰的回复:23病区能够接纳。但是,两个病区虽处同一栋大楼,但一个在7楼,一个在14楼;这段路看似不长,但关于转运小组和患者来说,却是一道“生死线”。
紧迫行动!武汉大学公民医院和华西团队随即组成起部队,预备转运;就在预备转运时,患者状况扶摇直上……紧迫转运小组讨论后,当即选用第二套预案,即在16病区进行紧迫救治,待患者病况安稳后再转入23病区。尔后,患者状况逐步安稳,紧迫转运小组决议当即转运。20分钟后,患者成功穿过从7楼到14楼的“生死线”,不久逐步恢复。
同舟共济,才干发明奇观。2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方微博登出一张两名医师在武汉大学公民医院东院区隔空鼓舞的相片,网友们纷繁点赞。
相片的男主角是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白浪,女主角则是他的妻子——四川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徐珊玲。两人相互隐秘报上自己的名字去参与援鄂医疗队,前后脚走上了抗疫前哨。虽然两人都被分配到武汉大学公民医院东院区,但为防止穿插感染,一向没碰头。在可贵的相遇后,夫妻两人不谋而合做了个“加油必胜”的手势,温暖很多网友……
从17年前的非典隔离病房里的义无反顾,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中的英勇救援,一批又一批华西医务人员,坚持公民至上、生命至上,一直把公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是这群人生动实在的描写。
以生命赴任务,用大保护众生。无论是一直奋斗在一线的康焰医师,仍是相互隐秘奔赴前哨的医师配偶白浪和徐珊玲,每一位华西医疗队队员,都是英豪的队员、忘我的队员。一个个英勇的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谱写了川鄂情深、共抗疫情的感人华章。